重新润色后的内容:
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后,于今年9月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是其历史上的巅峰时刻。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红黄蓝便因虐童丑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事件无疑为幼儿园与资本之间的紧密关系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反面教材。
主笔/谢九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见证了这家公司的辉煌与危机。
20年的上市之路
红黄蓝成立于1998年,从亲子乐园起步,2001年进军幼儿园市场,并以“红黄蓝”为品牌迅速扩张。如今,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幼儿园,也是国内第一家赴海外上市的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不同的是,红黄蓝在经营过程中展现出了强烈的资本意识。从2008年的A轮融资到2017年的成功上市,红黄蓝通过多次融资不断扩张,实现了快速的规模增长。
然而,资本的拥抱也带来了双刃剑效应。一方面,资本的注入帮助红黄蓝实现了快速的扩张,使其成为国内最大的幼儿园。但另一方面,资本的要求也提高了盈利压力,促使红黄蓝在扩张的同时不得不压缩成本,以提高利润空间。对于幼儿园而言,员工工资是主要的成本支出,如果幼儿园的投入不能向教师倾斜,反而降低教师的收入水平,就会引发管理上的漏洞,虐童事件成为大概率事件。
红黄蓝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一是私立幼儿园运营,二是亲子园运营,三是幼教课程和产品销售。尽管2017年红黄蓝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获得了较高的估值,但其盈利能力并不理想,直到2016年才实现盈利。
虐童事件之后
11月23日,红黄蓝虐童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尽管美国股市因感恩节休市,但事件对红黄蓝股票的影响在次日便显现,股价暴跌。随后,红黄蓝宣布了5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试图提振投资者信心,但未能阻止股价进一步下跌。
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虐童事件中存在扎针,但并未发现喂药和其他侵害儿童的现象。这一调查结果使得红黄蓝的股价有所反弹,但随后再度大跌,至今仍未恢复到上市时的发行价。
红黄蓝通过上市融资的目的原本包括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以支持快速扩张、提升品牌效应和帮助原始投资者套现。然而,此次虐童事件后,这些目标仅最后一个得以实现,即原始投资者通过IPO实现了巨额套现。公司原本希望通过上市带来的品牌价值提升,却因此次事件而遭受严重打击。
幼儿教育的资本时代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允许民办学校选择营利性,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市场开放了大门,意味着民办教育资本时代的到来。然而,对于幼儿园这一特殊市场,大规模的社会资本进入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资本追求的是利润回报,为了实现利润增长,必须保持规模扩张。但幼儿园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输出的场所,对于幼儿而言,安全快乐是首要需求。这种需求要求学校和老师具备精细和人性化的管理,这样的幼儿园在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因此,虐童事件几乎成为必然。
《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教育的公益属性,要求无论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民办学校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然而,一旦大规模的社会资本进入,对于天性逐利的资本而言,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坚守社会效益和公益性,虐童事件已经给出了答案。
红黄蓝的故事让我们反思,在追求扩张和盈利的同时,不应忽视教育的本质——为儿童提供安全、快乐和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自优印良品,本文标题:《“红黄蓝”的资本路 》